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逍遥斋的博客

记录,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启示。

 
 
 

日志

 
 
关于我

日日年年,频更世象,得闲惟好翻书。史中悲喜,嗟叹复长吁。小白匆匆过隙,回头望、心梦空余。人生短,苦思取舍,终去向山湖。 孤途,行万里,荒郊大漠,野鹤悠如。又高域临风,心旷神舒。拜了先贤故迹,沧桑事、恍若须臾。堪求得,世间一切,于我不生疏。

新《红楼梦》让我选择小宝钗  

2012-09-16 13:08:29|  分类: 艺苑走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新版《红楼梦》开头两三集我没看,倾心在世界杯了,待看到别人的评论才想起。《红楼梦》么,不管谁导演,总要看的。
       视线转入《红楼梦》,也就急切地想在荧屏上这一大群女孩子中先找到黛玉,可一下竟找不到,也就是说凭我的直觉没能发现我早已“认识”了的那个黛玉。加上剧中对话全是照搬书上原话,互相没个称谓,所以,我是在云里雾里看了好一阵后,才总算弄明白了谁是黛玉。确知了谁是黛玉,心内也就一别,“这是黛玉?”怎么的都不敢去相认。
       然后一集集看下去,却一直未能得到多一些的美好印象,也感觉不着多少可爱处,显然这个黛玉并不合适。不光是脸相丰腴了些,在人物刻画上也不甚恰当,经常地孤家寡人不入群,又常在纯真无邪快乐无比的众女孩中说出些煞风景的阴阳怪气风凉话,半讽半妒,半挖苦半揶揄。如此看去,这么个才十几岁却时常无来由的这么“冷”这么“作”这么“怪僻”这么“抑郁”的女孩怎能让人心仪?连怜惜心都无从产生。看小说我喜欢黛玉,其中也包括男人对女人的那份情,看87版时也是同样心理,可这回却不一样了,我竟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这样一个黛玉没一点可爱处嘛。
       相反,宝钗(李沁演的小宝钗)倒是长相可人,说的话以及角色定位,也都那般的善解人意、谦谦得体,让人不得不去喜欢了她,因为她那么可爱呀,比小说中的宝钗美好多了嘛。全部女孩子中,最出彩、我最乐意看的就是她,她的吸引力魅力远远盖过了黛玉。看小说时,因为喜欢黛玉,也就略略讨厌了宝钗,可这新版本却将两人来了个颠覆性错位(至少在我心目中如此),这样一来,原作本意也就被扭曲了。
       当我的情感倾向弃了黛玉选择了宝钗,这一刻,《红楼梦》这座大厦的根本性架构即在我面前轰然倒塌了。当然倒塌的不是曹翁的《红楼梦》,那是永不会倒的,倒塌的只能是这新版电视剧。李少红一口一声说忠实于原作,可导出的实际效果却完全弄反了。当然,那个大宝钗就是另一副模样了,脸相、气质、性格、作派,和小宝钗完完全全就如是两个不同的人,前后根本衔接不上,如果不是有人说到她的名字,实在无法相信这个人就是稍稍长大了点的宝钗。如此一个宝钗自然也就一点不可爱了。
       第一号角色宝玉,也是小的好,大的就平庸了,小宝玉脸相恰当,表演也能认可,大宝玉就呆板多了,几近没什么表情,感觉不甚好。这就跟电影《梅兰芳》里的小梅和大梅差不多。其他演员,女孩子中最合适的当是袭人,王熙凤稍嫌温善了些,辣度不够,最后竟还成了个让人同情的可怜兮兮的弱者。那么一群女孩,本该当是水一样的,该是充分展示可爱性的,实际却不尽然,至少半数演员还是另选为好。另外,半大孩子的年龄合适了,两个老的就显得很不般配了。
       这里还出现个小问题,由于女孩子太多,互相对话又没称呼,故而除几个时时露脸者外,其他出场不多的脸相差别不大的很难去一个个对上号,直到看过好多集了,才勉强将几个的脸和名字对起来,但有几个依旧是稀里糊涂。
       至于台词,我能听懂,也就不去说它该还是不该了。旁白,我也可接受,只不过这样一来,原作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可能会因为遭受不同处理法而主次被颠倒了。
       一部花了很多工夫很多钱拍出来的电视剧,总会有它可看处美妙处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画面就是较好的部分。再加上有一大群水一样的女孩子琳琅满目于荧屏上,因而尽管有很多不满意,入耳音乐比“喔喔祖拉”还烦人,终也没放弃,悠悠然在几个频道间不断切换,零零杂杂的半看半不看的就这么看到了结束。假如不是“红楼梦”这三个字,估计我早和它拜拜了。
       说实话,原本并没太大的不满,只是那天看了李导演声色俱厉地一句接一句指责提问的记者,近乎了蛮不讲理,心内天平一下失衡,李导尚存的最后一丝卖点被她自己出卖了,她丢份了,失分了,理当被人嗤之以鼻。
       一个如此听不得别人不同意见的导演,这么的仗势压人不让人家反问几句,那她的作品也就在这一刻失去了公信力,服不了众了。况且她还强词夺理,向现场观众作煽动性索助,实在是傲气得无能得可以,真为她感到羞耻和悲哀。而且,不仅仅是她的态度让人反感,还在于她现场的那些话语,包括她的阐述、说明、介绍,以及对记者提问的回答,语言贫乏、苍白,内容空泛,毫无出彩处,关乎《红楼梦》内容的问题都是答非所问避实就虚,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刚刚执导了天下大戏《红楼梦》的导演,真不知她对《红楼梦》到底熟悉到了怎样的程度?看看87版编剧周岭,人家才是熟读了红楼的,一开口就可以给你说上两天两夜关于红楼的零零碎碎大小一切事,李少红却讲不出几句令人信服的话来,稍微说几句就出了洋相。
       如此心里没底就敢接手拍《红楼梦》,那是太没自知之明了。前几年得了好评,就敢大言不惭,不知天高地厚了,就以为自己真是红学大家,真是大师了,敢教导别人怎么看《红楼梦》了。哦,电视宣传片中确实有个媒体人士已称呼她为大师了。
       一看她那副气急败坏的架式,就知道她根本没带来倾听批评的诚心诚意,她只是来听满堂喝彩的,来听赞美声的,甚或还可能准备好了来听几声“大师、大师”的恭维声吧?若真是这样心态,也就很难相信她会去认真琢磨原作研究原作,而很可能过多考虑了名利得失而去表现一些能得着功利的东西。我以为,真能拍好《红楼梦》的人必定是满含了一把辛酸泪的人,必定是淡定而坦然面对批评声的人。
       李导演将小说中原话一字不差照搬上荧屏,往高尚里说,是尊重原作忠实于原作,往低下里说,或许也显示出她的心虚,生怕理解不够而出丑。以为照搬原话,再把著作中叙述用旁白转述一下,就算是忠于原著了,其实差矣。所谓忠实,关键是看对原作的主旨内容、根本性结构、总体艺术风格有没有完好地把握和体现,这远比照搬原话重要得多,本质得多。
       电视剧本来就是独立的文艺作品,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特点去阐述原作,而不必拘泥不必牵强。假如忽略了电视剧的长处而一味突出了短处,弄到后来,原作中的重点被几句话一带而过,不重要的却反以夸张镜头反复渲染,从而造成虽有洋洋50集大戏,似乎还根本没把《红楼梦》的主旨精华、《红楼梦》故事的来龙去脉、《红楼梦》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等说透,而留下的印象呢,只是一群女孩子的嘻嘻哈哈,以及风月宝镜、黛玉裸死那些个出“色”镜头。
       归结成两句话:试图精致却漏洞百出,以为唯美却瑕已掩瑜。
(2010.7.19.)
  评论这张
 
阅读(392)| 评论(6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